出版刊物: 會訊 | 靈音 | 靈修日程 | 書籍 | 刊物

禱告的研討

無憾

幾年前我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中心步行去晚餐時,行人道上一位男士向我走來。他說他肚子餓,請我為他買些食物。我告訴他,也許我回來時能夠幫助他。我繼續走自己的路去吃晚餐,吃飽付過帳後,離開時走了另一條路回到車子那裡,因為我不想再遇上那個人。

我羞於承認一件事:那天晚上我壓根沒有再想到那個男人。可是,自此我常常想起他。我忘不了這件事,到了今天,這仍然是我痛苦的回憶,不是我喜歡的片段。每當我想起這件事,總會不禁猜想那男人最後怎樣了。有人給他吃的嗎?我想到要是有機會再來一遍,我的反應會有甚麼不同。

我很希望這是唯一一次我對有需要的人置之不理,然而,事情並不是這樣。我還是有這樣做,即使我原本能夠伸出援手,有方法去幫忙,或者我有充分理由,但我仍袖手旁觀。我想到使徒保羅的船在馬耳他島上擱淺,他形容在島上遇見的居民「非常友善地接待」他們(徒廿八:2)。「非常友善」這個措詞令我有深刻的反省。這些島民對待保羅的恩慈是非常的、出乎意料的、不是出於保羅的要求的,或許會為島民帶來不便。不幸的是,那個我對其置之不理那個男人不能這樣形容我。

我想到在我人生中有多次別人向我顯出「非常的友善」。帶來最大的改變的,往往是小小的舉動,十居其九都是這樣,包括在我真的有需要時聽到的激勵說話,當我感到孤單時收到的晚餐邀請,這樣的事情還有許多。這些舉動對我影響深遠,改變了我對別人的需要的觸角和反應。我不單在別人告訴我需要幫助時去盡力伸出援手,更刻意留心那些不著痕跡的需要。

母親常說,她希望在有機會藉行為去分享信仰的事上無憾。當她有機會幫助別人,顯出恩慈、憐憫或感激時,她就會把握機會。「無憾」成了我的格言。

縱使有時候我們會有機會冠冕堂皇地表現信仰,但我們有更多機會透過微小而簡單的舉動去表現恩慈、憐憫和服侍,諸如探訪住在護養院的長者,為正從手術後康復中的鄰居修剪草坪,為飢餓的人買食物。現在每當我有機會,不論大小,我都會把信仰付諸行動,提醒自己,我曾在那個晚上對有需要的人置之不理。我提醒自己,在幫助別人的事情上,我希望能無憾。

今期內好幾篇默想的主題都跟把信仰付諸行動有關。請再讀九月二、十八、廿六、廿九日,並十月五、八、十二、廿一及廿五日的默想,然後回答以下的反省問題。

反省問題

1. 何時你沒有把握把信仰付諸行動的機會?當下次你有類似的機會時,你會有怎樣不同的反應?


2. 請讀希伯來書十三章二節,並回想你見到有人把這節經文實踐出來的經歷。你見到甚麼?在我們如何幫助別人這件事上,這經歷教導了你甚麼?

3. 在未來一週,你可以怎樣藉微小而簡單的舉動去幫助別人?

Andrew Garland Breeden

組稿編輯


封面圖片說明
編者的話
禱告的研討